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天天最新:業績“大變臉” 海默科技被重罰,三個維度保障上市公司年報“高質量”

(原標題:業績“大變臉” 海默科技被重罰,三個維度保障上市公司年報“高質量”)

紅周刊 特約 | 朱曉榕

上市公司通過虛假的業績預告,能夠短暫拉高投資者的熱情,從長期看對公司整體經營是負面影響,透支了投資者信任。業績預告與實際差異過大,乃至盈虧性質都發生了變化,可能會導致市場信任喪失,帶來個股股價崩盤。


(相關資料圖)

業績預告作為公司內部管理層預測性信息,是A股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業績預告制度的逐步健全,對投資者的指示作用進一步增強,便于及時評估或者重新估計公司的投資價值。截至2023年1月4日,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近7成上市公司業績預喜。

從歷史數據看,多數上市公司本著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和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出發點,實際業績表現與業績預告較為接近,然而,仍有一些公司業績“大變臉”,導致個股股價崩盤。

業績預告差異大

海默科技首被罰

2022年12月23日,海默科技公告了甘肅證監局下發的決定書,表明甘肅證監局對公司出具警示函,以及對公司董事長、財務總監采取監管談話措施,并將上述情況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上述監管措施主要由于,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告與實際業績差異較大,且盈虧性質發生變化。2022年1月28日,海默科技曾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表示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000萬元至6000萬元。2022年4月16日,公司發布修正公告,預計歸母凈利潤修正為虧損2.55億元至2.65億元,同月23日最終披露的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經審計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62億元。

早在同年9月,海默科技以及公司董事長、財務總監已因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告與2021年年報存在較大差異且盈虧性質發生變化被深交所通報批評,并計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業績“變臉”待深究

信披業務是否盡責履行存疑

從公司公開信息的事件和時間線來看,此次業績“大變臉”的原因有待深究。2020年開始,海默科技出現首次虧損,截至2021年三季報,公司年內累計扣非歸母凈利潤仍為負值。但在此后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中,公司則表示,基于全球范圍內油田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帶來的增量需求和油價上漲引起的石油公司資本性支出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和業務板塊大幅增長,初步測算扭虧為盈。

公司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背景下,海默科技股價在業績預告后處于持續上漲狀態,甚至2022年1月28日、2月7日、2月8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公司公告宣稱,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

截至2022年4月12日,公司先后發布多項利好公告,包括被認定為2022年度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水下多相流量計樣機研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并取得多個國外市場訂單,對公司年度業績產生積極影響。這些公告進一步佐證了業績預告的準確性,給市場投資者極大的信心。

然而,2022年4月16日下修業績預期,公司虧損2.55億元至2.65億元,凈利潤直接由正轉負。

對于業績變臉,公司稱業績預告時對部分業務的會計處理上存在著一些理解和判斷上的差異,經過與年審會計師深入溝通,基于謹慎性原則對商譽、存貨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大額減值是部分子公司所在地疫情管控等原因,2月中下旬開始年報審計工作。在子公司未審計的情況下,公司1月份直接發布業績預告,卻未對該項風險進行提示,信披義務是否盡責履行存疑。

在業績預告修正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減持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013.2599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23%。

2022年4月14日,與甘肅國開的股權轉讓協議由于申請未批復而終止,引入“國資失敗”。雖然公司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是出于個人資金需求,未提前知曉控制權變更事項將失敗,如此巧合的時間節點卻難以說服市場中的投資者。

深入此次股權轉讓事件,2020年7月甘肅國開向省政府國資委上報了《關于收購海默科技控制權的請示》,目前已歷時22個月,仍未批復。公司于公告明確表示由于審批長期未決,導致銀行融資部分受限、運營資金吃緊,部分墊資較大的訂單無力承接,已影響到公司2020年和2021年的投融資活動及生產經營。

公司生產經營已受到影響,屬于公司重大事件,但仍未就該事項在終止前的審批狀態及時進行信披,也未在業績預告中提示風險,反而在內部經營不善、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下,預告本年業績能夠轉虧為盈,結合前期的利好公告以及減持時間點等一系列事件,海默科技股價2022年3月3日至4月18日累積跌幅超過了35%,最終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

年報業績預告密集發行

三個維度保障業績預告“高質量”

上市公司通過虛假的業績預告,能夠短暫拉高投資者的熱情,從長期看對公司整體經營是負面影響,透支了投資者信任。業績預告與實際差異過大,乃至盈虧性質都發生了變化,可能會導致市場信任喪失,帶來個股股價崩盤。

2022年已然告別,5000多家上市公司已陸續開啟年報及業績預告工作,此次監管部門的發力,對市場各方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保證業績預告的客觀性、準確性,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一、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強化外部監管,提高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發揮外部預審計對業績預告的監管作用,利用外部機構對業績預告進行預審,在公司與外部機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發布正式的業績預告。

二、強化政府監管、證券交易所監管、媒體監督等多方面市場監管體系,尤其是媒體可以通過調查報道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利用輿論壓力對公司進行制約,并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

三、投資者理性看待獲取到的信息,加強對信息的甄別能力,防范上市公司利用業績預告進行利潤修正,造成股價波動。除了前期選擇優質股票,規避風險外,在持有股票面臨上市公司等因信息披露違法導致權益受損時,投資者還可以依法起訴索賠。

(本文已刊發于1月7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關鍵詞: 上市公司 海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