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應急管理系統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摘錄

應急管理系統5位黨員代表與記者見面交流。本報記者 虞政 攝

6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為安全守護 為生命逆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應急管理系統黨員代表,圍繞“為安全守護 為生命逆行”這一主題,與記者們進行交流。

這5位代表分別是: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武漢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助理陳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黨委委員、科技委主任蔣海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韓沂妗,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王德朋。

紅星新聞記者:陳建您好,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您和隊友奮戰在抗疫一線,能否講一下你們的故事?

陳建:去年從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至5月1日,我和隊友轉運醫療廢棄物的里程達2萬余公里。我們轉運的不光是普通新冠病毒醫療廢棄物,還有其他病人的醫療廢棄物,這些醫療廢棄物在一起,危險性更大。一桶醫療廢棄物輕的有二三十公斤,重的有七八十公斤,需要兩個人一起抬。普通人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就是站著不動,也會不停地冒汗,我們要從醫院將一桶桶醫療廢棄物搬上車,運到三四十公里外的處理站,再一桶桶卸下來。

我們一手抓火災防控主責主業,一手抓涉疫勤務等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共執行涉疫勤務15萬起,轉運涉疫人員2.3萬人次,搬運物資3.2萬噸,轉運醫療廢棄物341噸。我們還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實行24小時執勤備戰。我們不是天生的消防戰士,但當危險來臨時,職責和使命讓我們義無反顧,勇敢逆行。

上游新聞記者: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請問肖文儒,您參與了山東棲霞笏山金礦事故救援,11名礦工被困14天后被成功救出,不少人評價說這是生命的奇跡、救援的奇跡,這個奇跡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肖文儒:礦山事故救援是集專業性、技術性、業務性、實戰性于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想實現安全救援、科學救援,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有實戰經驗,以及擔當奉獻精神、竭誠為民情懷。

山東棲霞笏山金礦事故救援,我們歷經14天,從600多米深的地下成功救出11名被困礦工,創造了救援的奇跡。這個奇跡的創造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手段開展救援;第二,事故發生后,從應急響應、隊伍集結、救援力量調集、指揮決策到救援救治,全流程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第三,得益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益于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得益于中國制度的優勢。

在這起事故救援過程中,有個非常感人的場景。被困人員在600多米深的井下,通過一個鉆孔傳上來兩張紙條,其中一張紙條寫著:“麻煩再送一部電話,作為備用,聯系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蔽覀兊牡V工兄弟在身處絕境時,首先想到的是黨,把生的希望寄托給黨。這個場景再次印證了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封面新聞記者:隨著我國應急管理工作不斷推進,應急管理部門機構設置、工作機制發生許多變化。請問,作為改革的親歷者,你們有何切身感受?

肖文儒:我最大的感受是,應對處置重特大災害事故的能力顯著提升。改革后,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在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山東壽光洪澇災害以及其他災害事故救援中,專業互補,密切合作,共同戰斗,圓滿完成搶險救援任務,充分展現“1+1>2”的改革成效。

蔣海昆:機構改革以來,地震監測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現在國內地震自動速報定位時間大概是2分鐘,人工修訂的正式速報定位時間大概是10分鐘。地震系統積極融入“全災種、大應急”工作格局,開展爆破、塌陷等非天然地震事件監測速報。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定位時間,從原來的1個多小時縮短到現在的20分鐘左右。“地震應急一張圖”“地震信息服務平臺”等的落地,為地震應急指揮提供了高效信息保障。

陳建:作為改革的親歷者,我從三方面談一下個人感受。一是機制。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應急管理部的直接領導下,實行24小時全天候執勤備戰,必要時會提高戰備等級。二是專業。以湖北為例,省消防救援總隊成立抗洪搶險專業隊、地震專業隊、化工處置隊,各支隊成立專業隊,各大隊成立專業分隊,各中隊成立專業班組,體現從“單災種”應對到“全災種、大應急”的轉變。三是保障。還以湖北為例,針對消防救援隊伍的特殊性、職業的危險性,省里在子女教育、家屬隨調、交通出行、醫療保險、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讓我們的職業榮譽感進一步提升。

韓沂妗:機構改革后,應急管理體系得到重建,應急隊伍越來越職業化、專業化。就拿我從事的防汛抗旱工作來說,以前遇到暴雨災害預警,要經過多道程序報請,才能進入應急處置和救援環節?,F在,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應急管理部門,在收到暴雨災害預警時,應急管理部門可以直接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靠前統籌指揮,最大限度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極大降低了因職能分散導致的協調成本,形成了統一指揮、綜合協調、高效運轉的應急處突工作合力。

王德朋:奇乾中隊不斷提升遂行多樣化救援任務的能力,在轉型強能之路上闖出一條自己的路子。我們定期與應急管理、林業、氣象等部門溝通交流,會商研判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經常與地方專業撲火隊進行交流,加大了工作廣度和深度。我們堅持火怎么打,隊伍就怎么練,每個月都安排進山入林訓練。組織指戰員跨省見習,抓住指揮員培訓、技能比武等契機,溝通交流,共同提高。實行跨省駐防,開展防火宣傳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增強全民森林火災防范意識,實現從重火災撲救到重火災預防的轉變。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蔣海昆,您認為這些年,我國在地震應對方面有什么變化?地震研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您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蔣海昆: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地震監測能力顯著提升。無論是地震站網的密度、地震定位的準確性,還是數據服務產品的豐富程度,這些年來都有明顯提升。例如,從地震定位時間來看,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地震定位用時13分鐘,今年5月22日青?,敹嗟卣穑卣鸲ㄎ粌H用了9分鐘。一方面是地震定位時間顯著縮短,另一方面是地震定位精度明顯提高。

我一直從事地震監測預報研究,這是非常冷的“冷板凳”。之所以能在這個領域一直堅持,有三點原因。一是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黨員,既然選擇了這樣一份工作,我們義不容辭。我到過很多地震現場,看到地震災害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傷害,心里非常難過,更加堅定了我堅持地震監測預報研究、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決心。二是前輩的引領。地震系統有一批兢兢業業、不計得失的科學家,在他們的引領下,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三是科學進步的需要。任何冷門的科學都需要有人去探索,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必定有我,只要我們持續不斷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應急管理部門365天24小時值班值守。請問幾位代表,尤其是像韓沂妗這樣的女同志,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的?

韓沂?。?/strong>我工作的地方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夏季極易遭遇“坨子雨”等極端天氣。夜晚值班是常態,在我離家去值班時,我女兒經常哭個不停。同事經常問我,怎么忍心丟下女兒去干這份工作,我無法做出具體回答,因為我們接到預警時,除了義無反顧,別無選擇。我是一名黨員,一名應急人,同時我也是妻子、孩子、母親,有多重身份,面對工作和家庭,很多時候都靠家人默默支持。百姓過節,我們過關,我們的休息時間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非常希望我的家人可以作為社會公眾參與到我的工作中,尤其是我的女兒。因為我的女兒很喜歡消防員,所以我經常跟她講,“媽媽要和消防員叔叔一起去救人了”,“媽媽還是防火員,如果你發現森林里哪個地方冒煙,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媽媽,媽媽會去保護我們的森林”。這樣,她就知道媽媽不陪她時都會干什么,有一種參與感,也可以慢慢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

陳建:在去年抗擊疫情期間,一天,當我轉運完醫療廢棄物、回到執勤點時,兒子突然給我打來電話,問我知不知道這天是什么日子,我思來想去都沒想起來。他說:“爸爸,今天是你的生日,你都忘了嗎?”因為怕家人擔心,我一直沒有告訴他們我在抗疫最前線。后來在家人一再追問下,我才說出實情。他們不但沒有怪我,反而讓我做好防護,注意安全。消防救援隊伍24小時執勤備戰,越到過節的時候,我們就越繁忙。22年來,我沒有在家里過一個春節,家人的關心支持是我干好本職工作的堅強后盾。

王德朋:我講幾個故事。我與愛人原定于去年冬天舉辦婚禮,但由于當時的降水量較少,春防戰備形勢不樂觀,我主動放棄休假。在森林消防隊伍中,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指戰員。比如,王震,奇乾中隊的“司爐工”,入職11年,曾連續9年沒有回家過年,就為了保障中隊在冬天能夠正常運轉下去。2019年他當了爸爸,但當他終于休假回家時,他兒子對他感到陌生,因為在他兒子的印象中,爸爸往往出現在視頻通話里。王震現在是中隊的優秀黨員,隊里的年輕指戰員都向他學習,學習他踏實、務實的奉獻精神。

長久以來,我們消防指戰員的家屬都十分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有家人的支持,我們一定會干好本職工作,當好黨和人民的消防衛士。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請問韓沂妗,您參與暴雨橙色、紅色預警值守巡查排險等百余次,有什么難忘的故事或體會?在排查隱患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韓沂?。?/strong>我給大家講講值守中發生的小故事。去年端午假期,夷陵區遭遇特大暴雨,河道水庫的水位已經多處“超警”,市政交通告急,就在這時,指揮中心突然斷電了。電可以斷,但應急指揮不能斷。我們用手機、蠟燭、電筒搭起了一個臨時調度指揮部,然后繼續到現場查險除險,順利完成了紅色預警處置任務。這是我們工作的常態,有險必查、有急必應、有難必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去年3月,防汛備汛黃金期和疫情防控關鍵期重疊,夷陵區很多在建涉水工程的工人無法及時返工。但是汛期不等人,經過多方努力,我們協調到本地施工隊伍和施工機械進場,及時清除了隱患。

海報新聞記者:請問兩位消防員代表,印象最深刻的搶險救援是哪一次,對你們最大的觸動是什么?

陳建:消防救援隊伍的救援任務很多,各有不同。就拿一個多月前武漢市蔡甸區遭遇的九級龍卷風來說,接到調度指令后,我和隊友們迅速攜帶器材裝備趕往現場。到達現場時,已經是當日22時左右,現場一片狼藉,一棵棵大樹要么被攔腰折斷,要么被連根拔起。我們負責最大一片廢墟的搜救工作。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二次坍塌,我和隊友鉆進鋼筋林立的廢墟下,進行定位搜索、破拆支撐,打通生命救援通道。在沒有辦法使用器材裝備的情況下,我們用身體去支撐,用肩膀去扛,用雙手去破拆。經過8個多小時緊張搜救,清理出6輛被擠壓的車輛,救出20多名被困群眾。我們不是不知道疲倦,也不是不知道辛苦,但面對一雙雙被困群眾的眼睛,我們沒有辦法退出,只有一往無前開展救援。

王德朋:改革轉制后,我印象最深的任務是2019年“6·19”內蒙古大興安嶺金河林場森林火災撲救。這場火災涉及的植被是高山偃松灌叢。它含油量非常高,一遇火就著、一著就大,由它引起的火災是出了名的難打難救。我們中隊負責的區域是火勢最猛烈、地形最復雜、條件最艱苦的東南線。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我們與友鄰單位實現了合圍。但是如果以前發生這樣的火災,我們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實現火場封控。這得益于改革轉制后,整個指揮機制和協調調動更加順暢。而且我們按照部署,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比如,我們建立高效的指揮平臺,隨時知道我們和友鄰單位的位置以及瞬息萬變的火場情況?,F在天上有無人機,空中有直升機,地面有滅火裝甲戰車,這些新特裝備,讓整個救援如虎添翼,滅火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青年報記者:奇乾中隊常年駐守在原始林區。請問王德朋,您是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生,為什么會選擇去林海深處守護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

王德朋:在本科畢業被分配到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時,我就聽過奇乾中隊。那時我就想,是不是有一天能夠去奇乾中隊。北京林業大學有一句話,叫做“替山河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學林學相關專業的我想去祖國最美的林區去看一看。

我到奇乾中隊后,就被這里的人和事感動著,也漸漸理解了奇乾精神——“忠誠、堅守、創業、樂觀”的含義。現在,我會像24代奇乾中隊的指戰員一樣,身在最北疆,心向黨中央,把祖國北疆林海守護好。

(本報記者羅地生根據見面會實錄整理)

關鍵詞: 中共中央宣傳部 舉行 應急 管理系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鋼企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m.sjzqr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2870號-3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