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數·智觀察|加快培育數字化應急管理能力 為構建智慧安全的新發展格局保駕護航

當前,我國正在進入以數字化為突出特征的發展新階段。在這個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人民群眾對安全的要求與日俱增,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我國面對矛盾凸顯、風險高發、挑戰疊加等趨勢更加明顯。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同時,我國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

數字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面對新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針對新的形勢,依靠數字技術的支撐,加快應急管理體系的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應急管理的新型能力,來應對和解決數字時代的新問題。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人民生活都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大大增強了人們對世界的信息獲取和感知能力,為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提供了有力武器。

新型傳感設備的應用,可在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衛生健康、自然災害等各領域提供全新的信息采集能力,通過建設物聯感知網絡,可提高風險感知靈敏度,提升應急監測預警能力。在此基礎上,利用云計算技術針對各類數據資源進行自動匯聚、識別、關聯、融合,開展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可有效找準監測的重點,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風險排查,提高實時監測、動態分析、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

通過建設覆蓋全國的應急管理信息網絡高速公路,橫向可連通地震、消防、森林,衛健等相關應急救援信息渠道,縱向可打通省、市、縣各級應急管理機構的信息傳遞鏈路實現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指揮決策能力,構建“全域覆蓋、全面融合、全程貫通”的應急指揮系統。

通過建立災情救援實戰平臺,可利用大數據、智能輔助決策等技術,根據災情類型、規模及時自動生成人員裝備調配方案及災情處置方案,實現備戰救助人員、儲備物資及各類資源的及時派發和調配,加快應急反應及時度,提升應急救援實戰能力。

依靠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應急產業生態體系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不斷深入,我國應急產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十幾年前的“找不到、調不來、用不好”,發展到了今天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從手電、帳篷等基礎物資發展到陸海空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應急產業規模已達萬億元,構建了我國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物質基礎與技術支撐。

但是在一些關鍵裝備技術方面仍存在短板,部分高端安全裝備市場還是空白,難以應對部分重大、新生、高難度突發事件,亟須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我國自主的應急裝備。同時,從應對新冠疫情的情況來看,在疫情初期,我們也經歷了一段口罩、防護服等供應不足,龐大的制造業產能一時難以轉變為有效物資供應能力的困難時期。

因此,應急產業要順應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趨勢,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產業深度融合,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升應急產業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提升相關企業和機構的服務能力與質量。與此同時,還應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加快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從實際需求出發培養符合我國應急產業發展的人才,加快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速度,促進交流、溝通、跨學科合作。

以數字化應急管理為抓手建設更加智慧安全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在集聚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風險隱患,人口密集、活動頻繁、生產強度大,各種災害事故極易造成重大影響,危害人民群眾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在城市發展中,加快城市應急管理創新,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意義重大。

從我國城市突發公共事件的情況來看,普遍面臨著種類多、頻率高、連鎖性強、損失巨大等重大挑戰。去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疫情爆發初期,對我國的城市應急管理能力進行了一輪壓力測試,暴露出了我們在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上的一些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使得我們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重塑城市發展新優勢、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在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事業中,城市還將是我們建設和發展的重點,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城市的新使命,積極建立數字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推動城市加速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關鍵詞: 觀察 加快 培育 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