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當前短訊!東西問丨日本京劇院院長吳汝?。喝绾巫尵﹦≈澜櫤M庥^眾心田?

中新社東京4月23日電 題:如何讓京劇之美浸潤海外觀眾心田?


(資料圖片)

——專訪日本京劇院院長吳汝俊

中新社記者 朱晨曦

吳汝俊出生于中國京劇藝術世家,自幼學習京劇和京胡。旅居日本后,他創作出《貴妃東渡》《武則天》《孟母三遷》等“吳氏新京劇”,受到日本觀眾喜愛。日本大正時期的“梅蘭芳熱”何以形成?如何讓海外觀眾感受到京劇魅力?近日,日本京劇院院長吳汝俊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就以上話題進行探討。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日戲劇交流源遠流長。京劇大師梅蘭芳曾訪日公演,引發了日本大正時期的“梅蘭芳熱”。您認為“梅蘭芳熱”是如何形成的?

吳汝?。?/strong>1919年梅蘭芳海外公演首站即選在日本,此后他又先后于1924年和1956年兩度在日本公演,向日本觀眾展示了中國京劇的魅力。梅蘭芳是中國戲曲的代表人物,1919年在日公演時,他表演了京劇《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等梅派戲代表作,對人物的表現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為拉近和外國觀眾的距離,梅蘭芳和劇作家齊如山等人在公演劇目中加入了大量舞蹈元素。舞蹈和演唱的比例,三七開總是有的。比如,《貴妃醉酒》加入了水袖舞;《天女散花》中,梅蘭芳舞動時服裝如蓮花盛開,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改編增加了京劇的觀賞性,也讓日本觀眾更能感受到京劇魅力。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以后,坂東玉三郎等日本歌舞伎名家赴華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貴妃醉酒》。梅葆玥、梅葆玖姐弟與日本歌舞伎名家的友誼,傳為兩國梨園佳話。

2001年,由梅派傳人梅葆玖率領的“梅蘭芳京劇團”在日本東京舉行公演。圖為梅葆玖在《貴妃醉酒》中飾演楊貴妃。陶光雄 攝

中新社記者:中日同屬東亞文化圈,在傳統文化領域有著深厚淵源。您認為京劇與歌舞伎等日本傳統戲劇有何異同?

吳汝?。?/strong>梅蘭芳曾說,中日傳統戲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彼此聲氣相聞,呼吸相通”。在戲劇藝術上,中日都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戲劇內容大多取材自傳統故事,在文學性上有相似之處。日本傳統戲劇服裝跟中國漢唐時期較為相像。在舞臺美術方面,中日傳統戲劇都有山、水、青松等古典元素,并通過抽象的動漫式設計來呈現,予人親近之感。

中日傳統戲劇似乎給人距離很近的印象,但仔細比較后,會發現相差很遠。在日本歌舞伎、能和狂言的表演中,表演者自身并不唱,而由伴奏人員伴唱。中國戲曲則集唱念做打舞于一身。在日本傳統戲劇表演中,表演者有時半天都不走一步,有時突然有一個比較大的動作。京劇的臺步是外八字,日本歌舞伎、能和狂言走的臺步則是內八字,從中可見兩國傳統戲劇表演風格的差異。我將中國戲曲的表演風格概括為“動中有靜”,日本的表演風格則為“靜中有動”。

日本歌舞伎表演。廖力華 攝

從服裝上看,日本戲劇服裝較大、衣擺較長,整體較為厚重,因此要緩慢移動。京劇服裝相較之下更為輕便。受臺步和服裝影響,歌舞伎舞臺上沒有臺毯,京劇表演則需臺毯來增加阻力和摩擦,使演員能站得穩。

在化妝上,歌舞伎以白底為主,京劇彩妝則以紅底為主。京劇化妝色彩豐富,赤橙黃綠青藍紫會用在忠臣、奸臣等不同臉譜人物上,以呈現人物性格,體現了京劇的臉譜藝術。

2015年,中日兩國青年藝術家聯手,將京劇經典劇目《霸王別姬》和《大登殿》與歌舞伎傳世佳作《春興鏡獅子》同時搬上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舞臺。圖為中日青年藝術家共同謝幕。潘旭臨 攝

中新社記者:在日本推廣京劇,您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您創作的“吳氏新京劇”有何特點?

吳汝俊:旅日之初,我進行京劇表演時,發現大多數日本觀眾的掌聲只是禮節性的。由于中國戲曲博大精深,外國觀眾在欣賞時,一時半會兒很難真正理解其中內容。于是,我一邊搞創作,一邊在大學進行學術交流,面向公眾開展講座。

中國京劇的發展是從“傳統戲”到“新編歷史劇”,再到“現代戲”。為吸引更多觀眾和年輕人欣賞京劇,我決定對京劇予以創新,將其流行和通俗化,變得更有國際性、生命力。我先后創作了《貴妃東渡》《武則天》《四美圖》《宋氏三姐妹》《孟母三遷》《孔圣母》《愛心觀音》等十多部大型原創劇目。這些“吳氏新京劇”在日本獲得好評。

吳汝俊表演《孟母三遷》。受訪者供圖

我根據劇情起承轉合,把中國的民間舞、古典舞以及芭蕾、現代舞加入進來,避免舞臺的單調化,使其更具可視性。在三到五分鐘的幕間也加入了舞蹈,使觀眾注意力處于比較集中的狀態,能一直關注劇情發展。同時,我還在劇中加入主題音樂和人物音樂的理念。京劇由“西皮”“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以曲牌和皮黃之交替表達內容,并沒有旋律和主題音樂的表達形式。我根據故事情節創作出主題音樂,用音樂表達故事,再把代表每個角色的人物音樂旋律貫穿于唱腔之中,呈現朗朗上口的唱段。主題音樂中既有京劇、昆曲元素,也有中國民間小調、西洋樂和電聲樂的元素。

吳汝俊表演《則天大帝》。受訪者供圖

在京劇服裝設計上,傳統京劇服裝的色彩較為單一,我大膽地做了一些創新,充分運用色彩增強了服裝的立體感。在舞臺方面,我借鑒了日本的“超級歌舞伎”,并將電影的視覺、音響、燈光等表現手法搬上舞臺,讓表演更有現代感。新型舞臺光電技術、新式景觀道具、燈光音響的使用,使新京劇不光是唱念做打功夫的欣賞,也是聲光舞美的盛宴。

吳汝俊表演《七夕情緣》。受訪者供圖

此外,我也將京胡與國外電聲器樂結合,創作了《夢鄉》《幸福鳥》《祈禱》《春風》等100多首京胡輕音樂曲目,受到日本聽眾喜愛。在京胡輕音樂中,我加入倫巴、迪斯科、探戈等曲調,重新編排傳統曲牌,融入小夜曲。這些音樂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大愛與和平。

中新社記者:您廣泛吸收京劇各大流派所長,形成“吳氏青衣”唱法。請問您如何探索出這一獨特唱法?

吳汝俊:我在京劇演唱時,并沒有刻意模仿哪一個派別。因為每個人的聲帶不一樣,長短薄厚不同。要根據自己體會到的人物內心世界去進行演唱,這樣唱出來就會生動、自然。我認為,對于男旦的演唱而言,由于男性聲帶本身就寬厚,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對某一男旦進行簡單模仿,就會“放大樣”,男性的嗓音特征就會更為明顯。我曾學習借鑒京劇《紅色娘子軍》中吳清華的扮演者杜近芳老師。此外,一些女歌唱家在民歌演唱中,對細節的刻畫也值得男旦借鑒。若能把女聲中的清脆甜美放進男旦演唱中,就會吸引人。

吳汝俊表演《七夕情緣》。受訪者供圖

如果只是僵化地模仿某一個門派,一定是死胡同。不僅永遠學不像,而且越學越不像。京劇表演中,最重要的是謙虛的學習態度。我在演唱中把我認為好的東西都進行了借鑒和吸收。

吳汝俊表演《七夕情緣》。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您有何新的創作和演出計劃?

吳汝俊:我創作的新京劇《臨水娘娘》計劃于今年5月在東京開演。創作的初衷是希望中日友好,促進兩國文化交流。《臨水娘娘》講述了福州女子陳靖姑為民祈雨的故事。相傳陳靖姑出生于中國福州倉山下渡,年少即能降妖除魔、扶危救難,二十四歲施法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殞身于古田臨水。臨水娘娘是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的“陸上女神”,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也有廣泛的影響力。我認為該信仰蘊含著奉獻、執著、堅強等中華民族優秀品質。

《臨水娘娘》這出劇目重要的是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想將她無私奉獻的精神傳遞給大家。(完)

受訪者簡介:

吳汝俊,旅日京劇表演藝術家,現任日本京劇院院長。1963年,吳汝俊出生于京劇藝術世家,父親是著名作曲家、京胡演奏家吳樂常,母親是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吳鳳樓。4歲學戲,9歲學琴,21歲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后分配至中國國家京劇院工作。1989年移居日本。代表作有《貴妃東渡》《四美圖》《宋氏三姐妹》《孔圣母》《武則天》《則天大帝》《愛心觀音》《孟母三遷》等。2014年獲《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關鍵詞: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鋼企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m.sjzqr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2022018928號-3

聯系郵箱: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