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推票?吹票?券商首席已離職,公司最新回應!爆料人發"澄清說明"

深陷推票丑聞的陳杭離職了。


【資料圖】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原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新科技首席陳杭已于4月20日前后辭職,目前浙商證券內部通訊錄、中證協公示信息中,均已無陳杭信息。今年4月,陳杭先后被前同事、投資者投訴,稱其此前在方正證券擔任科技首席分析師期間,沒有基于基本面研究,推薦“博傻接盤”股票,給投資者造成巨大虧損。

對此,浙商證券回應券商中國記者,“陳杭所涉事件均與本公司無關。陳杭于2022年11月入職浙商證券,還在試用期。陳杭因個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目前已批準其離職申請。若有相關不實報道損害公司聲譽,我司保留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陳杭已從浙商證券離職

中證協此前的公示信息顯示,陳杭于2017年6月加入西南證券,2019年6月獲得證券投資咨詢(分析師)資格;2019年11月,陳杭跳槽至方正證券研究所,擔任所長助理、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隨后在2022年11月轉會浙商證券研究所。

截至目前,陳杭總共在浙商證券工作了約5個月。按照浙商證券的說法,直到提出離職,陳杭仍處于試用期。

不久前的4月6日,一則關于陳杭的爆料消息在社交媒體上不脛而走,舉報人為陳杭此前在方正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組的前同事譚珺,直指陳杭存在推接盤票、無基本面研究吹票、讓實習生代寫研報等問題。

陳杭隨后于4月7日在朋友圈回應稱“文章內容純屬譚某虛構,本人已向所在公司匯報此事,并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本人合法權利,追究譚某的法律責任”。同時,陳杭還向傳播上述爆料消息的博主發出了律師函。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商證券研究所并未第一時間要求陳杭離職,只是重新對他的入職程序、背景調查、入職以后的研報合規情況進行了調查。但由于輿情反復發酵,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陳杭最終不得不選擇離職。

首席狂推接盤票?

近日,譚珺向券商中國記者提供了一份澄清聲明,其中寫道,此前網傳的爆料內容,均為她了解的客觀事實,并非虛構;也并非主觀故意散播,而是發給陳杭某位同事,希望由其轉發給陳杭現任領導,但卻被傳播了出去。

譚珺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她與陳杭之間屬于經濟糾紛。2021年,陳杭在沒有研報、沒有風險提示、承諾收益的情況下,誘導她杠桿買入港股股票金陽新能源,隨后該股票迅速下跌超過50%,造成證券賬戶爆倉,損失慘重。

后來經雙方協商,陳杭表示“愿意就相應損失承擔責任”,并在微信多次承諾償還1000萬港元,其中包括譚珺及其親朋好友的投資款。但此后陳杭始終以“沒有錢”為由,拒絕支付上述款項。于是,譚珺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失業,且多次討要款項未果后,決定向陳杭的現任領導投訴,這也是網傳爆料的由來。

第一財經近日也接到投資者爆料稱,陳杭在2021年高位推薦了多只半導體股票,不少投資者高位買入,此后回撤嚴重。據第一財經梳理,此前陳杭團隊曾對北方華創喊出一萬億市值,一時間震驚市場。2021年3月至11月,北方華創股價累計漲幅3倍有余,市值超過1900億元,在此情況下陳杭團隊仍在積極推薦北方華創。

復盤來看,陳杭強推揚杰科技、聞泰科技等半導體股票的時間,均在相關股票大漲以后,恰逢半導體周期景氣度拐點的關鍵時刻。彼時已有分析師反復提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周期拐點將現、行業景氣度將大幅下行。至少在2022年,半導體行業實際的景氣度與陳杭團隊的預測大相徑庭。

高薪引進的科技首席

2022年11月28日,浙商證券研究所確認,陳杭將出任所長助理、新科技中觀策略首席以及產業研究院(擬設)新科技產業首席。

有消息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浙商證券研究所不僅許諾了首席和所長助理的職務,更開出了兩倍薪酬的高價。另有消息稱,陳杭加盟浙商證券年薪高達800萬元。

陳杭在履新宣言中表示,在他從業的第8個年頭,已歷了2014-2015年的軟科技牛市,和2019-2021年的硬科技牛市,未來將在浙商平臺繼續突破自己,建立一個不斷迭代升級的研究團隊。

他寫道:“我們的使命是尋找能讓投資者和產業共贏的‘名門正票’,實現增量博弈。愿景是用研究賦能科技產業發展,讓研究具備正外部性。價值觀是搭建具備復利效應的體系化研究;基于行業比較的中觀視角;順景氣度+逆情緒的推票思路?!?/p>

實際上更早讓陳杭火出圈的,是2021年7月一段關于光刻膠的討論,彼時距離陳杭取得分析師資格(根據中證協公示信息)僅過去了兩年時間。

網傳截圖顯示,當時在一個半導體行業500人的微信群內,大家正在就國內半導體領域緊缺的“光刻膠”耗材國產化進行交流。時任方正證券首席電子分析師陳杭,與中芯國際光刻膠負責人楊曉松產生了觀點分歧,陳杭遂怒斥楊曉松“你算老幾”,楊曉松則回懟稱“你去問問國內所有做光刻的,我敢不敢這么說”。

本文作者:云中鳶,來源:券商中國,原文標題:《推票?吹票?券商首席已離職,公司最新回應!爆料人發"澄清說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