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主要客戶和供應商重疊 拓新藥業新增產能或“消化不良”

4月2日,新鄉拓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拓新藥業)將接受發審委審核。若過會,A股市場將新增一家醫藥制造類上市公司,拓新藥業也將實現從新三板到創業板的躍升。

但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拓新藥業質地并不十分優良,不僅重要客戶與供應商重疊,且對江蘇欣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欣隆藥業)的銷售定價持續低于市場水平,議價能力堪憂;公司宣稱重視研發,但技術高管薪酬卻不升反降;募投項目擬大擴產,新增產能或“消化不良”。

主要客戶和供應商重疊

拓新藥業是集化學合成、生物發酵核苷(酸)類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企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和積累,公司形成了嘧啶系列、嘌呤系列、核苷酸系列、核苷系列等多個系列核苷(酸)類產品,主要涵蓋抗病毒、抗腫瘤和神經系統用藥領域。

從業績來看,拓新藥業規模較小。2017-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7億元、3.91億元、3.86億元和5.28億元,對應各期凈利潤分別為 3299.38 萬元、6322.74 萬元、6125.18萬元和11280.06萬元。

在小規模運營之下,拓新藥業還存在主要客戶和供應商重疊問題。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公司供應商與客戶重疊相關的銷售額分別達到1710.58萬元、2141.67萬元和3037.12萬元,占應收比例分別為4.37%、5.55%、5.75%;采購額則分別為1341.06萬元、1556.77萬元、7445.54萬元,占采購總額的7.99%、9.46%和32.16%。

在既為客戶又為供應商的企業中,一直有一家叫欣隆藥業的公司,2017年-2020年,拓新藥業與欣隆藥業交易不斷,且拓新藥業向欣隆藥業的銷售價格一直低于市場水平。具體來看,2017-2019年、2020年1-6月,向欣隆藥業銷售胞苷的平均售價分別為21.79萬元/噸、29.21萬元/噸、33.33萬元/噸、33.63萬元/噸,比向其他客戶銷售單 價 分 別 低 43.89% 、 14.58% 、10.75%、19.06%。

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

2020年,拓新藥業業績明顯增長,但研發費用率卻在下降。招股書披露,2018-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44%、4.02%和3.57%。

與同行相比,公司研發投入明顯偏低。比如,2018年、2019年,天 宇 股 份 研 發 費 用 率 分 別 為5.42%、5.32%;福祥藥業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54%、4.39%;先鋒科技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66%、4.61%;正 濟 藥 業 研 發 費 用 率 分 別 為5.63%、5.12%;行業平均值分別為5.63%和5.12%。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拓新藥業一邊宣稱重視研發,一邊卻給予技術高管薪酬差別對待。從招股書上可以發現,在2020年業績明顯增長同時,公司給不少高管提薪。比如,董事長楊西寧2019年、2020年薪酬分別為36.26萬元、42.26萬元;董事、總經理蔡玉瑛薪酬分別為30.34萬元、37萬元;董事、副總經理王秀強薪酬分別為25.26萬元、31.26萬元;副總經理、董秘閻業海薪酬分別為22.55萬元、28.55萬元;財務總監焦慧娟薪酬分別為 11.76 萬元、20.63萬元。2020年薪酬均分別有明顯提升。而研發中心技術部部長靳海燕2019年和2020年的薪酬卻分別僅有10.87萬元、8.93萬元,不升反降;研發總監李濤的薪酬也分別僅為14.23萬元和14.56萬元,增幅微乎其微。

募投項目擬擴產一倍

此次IPO,拓新藥業擬募資3.95億元用于擴產、研發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的核苷系列特色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新增2000噸/年的產能。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公司擬擴產的胞嘧啶和5-氟胞嘧啶目前產能利用率并未飽和。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公司胞嘧啶的產能均為1102.37噸,產量分別為683噸、988噸、760.95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 61.96%、89.63%、69.03%;5-氟胞嘧啶的產能均為159 噸,產量分別為 106.15 噸、20.58噸、106.36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6.76%、12.94%、66.89%。

但就在當前產能一直不飽和的背景下,公司募投項目建成后,胞嘧啶將新增1068噸/年,5-氟胞嘧啶將新增150噸/年,也即在當前產能基礎上擴能近一倍。

此外,公司其余產品除了胞磷膽堿鈉在2020年滿產外,全系列產品均是產能利用不足,甚至不少產品產能利用率在50%以下。比如,2018-2020年,利巴韋林產能利用率分別為24.67%、10.67%和21.67%;次黃嘌呤產能利用率分別為43.97%、12.21%、26.74%。

在胞嘧啶和5-氟胞嘧啶目前產能利用率并未飽和背景下,募投項目還擬擴大一倍產能,新增產能如何消化?向欣隆藥業的銷售單價一直低于市場均價是否合理?為何在給高管普遍提薪時,唯獨落下技術高管?金融投資報記者將這些問題整理并發至公司,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回復。(記者 蘇啟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