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三心”書記的鄉村致富路

盡管已經走了無數次,每次走到這里,于憲壁還是想下車再看看,這條路是他帶領村民一起修的,有他的記憶和感情,也是從這條路上,鄧廟村走出了脫貧的新路子。

在2015年以前,地處革命老區的菏澤市貧困人口占山東省的近20%,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扶貧道路上,國家能源集團山東菏澤發電公司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做實精準識別,繪制扶貧地圖,把精準扶貧作為“回報工程”反哺老區人民。從2012年起,菏澤發電公司黨委開啟“黨建+企業+扶貧”的精準扶貧模式,在16個黨支部中精選“第一書記”掛職,進行“一對一”精準幫扶援助建設,于憲壁就是這些“第一書記”中的一員。

其實,鄧廟村是于憲壁扶貧的第二個村子,早在2015年,51歲的于憲壁就受菏澤發電公司委派,在定陶縣半堤鎮花園村擔任第一書記。2017年,于憲壁帶著成績到牡丹區黃堽鎮鄧廟村再次擔任第一書記。兩輪任職期間,他都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連續被評為菏澤市優秀第一書記。2019年7月,于憲壁轉戰沙土鎮雙廟村,再出發,戰脫貧。2021年,于憲壁獲得國家能源集團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連著三屆任職“第一書記”,于憲壁覺得值。

脫貧成績好不好,都在老鄉的笑容里,在他服務過的村里,提起于憲壁,每家每戶都認識,也都會笑著伸出大拇指,發自內心地說一句:“老于可是給咱村幫了大忙了。”

“實心”強黨建

2017年5月,于憲壁到鄧廟村開展扶貧工作,到任的第一天,村民們就收到了一張黨群聯系卡,上面留有于憲壁的電話,每戶一卡,有事可以直接找他。

通過走訪,于憲壁覺察到村里人心渙散,缺乏凝聚力?!耙氚讶诵呐饋?,人氣聚起來,首先要有個團結的領導班子,才能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于憲壁配合鎮政府進行班子調整和整頓,重建和完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推進班子成員輪流坐班,堅持每天開門辦公,讓群眾隨時能找到人、能辦成事,強化黨建引領。同時,不忘將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摸排清楚。他白天走村串戶,為村里困難群眾申請低保,為房屋破損嚴重的孤寡五保戶辦理入住敬老院手續,夜里制定“一戶一策”兩年幫扶脫貧工作計劃……幾件大事辦下來,村里人的眼睛都盯向了于憲壁。

通過實地考察,于憲壁與村“兩委”協商,將完善基礎設施作為頭等大事向市政府、公司黨委匯報,爭取到20萬元大隊部建設資金,3萬元文化廣場建設資金,建成200平米大隊部一處,1000平米文化廣場一處?!懊刻煳叶家獊硇滦薜膹V場走走,家里來了親戚我也得領著他們來看看,咱也有城里的大廣場了!”村民鄧興安激動地說。新建的文化廣場四周綠樹成蔭,地勢平坦,健身設施集中,還有造型古樸的涼亭和座椅供村民們休息。文化廣場的建成,不僅僅讓村民的臉上有了笑容,也讓他們心里暖和明亮起來。

“黨建+扶貧”的工作模式見了成效,讓于憲壁更加堅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強有力的保證。

“匠心”為民生

走在鄧廟村的主路上,平坦寬闊的鄉村道路上,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出門一身土、雨天兩腿泥的鄉村土路。

“鄧廟村這土路,別說產業扶貧,到了下雨天,連賣饅頭的老鄉都不愿意進來,村民們想吃個饅頭都吃不上?!闭f起當時的情況,于憲壁眼里寫滿了急切。

今年已經76歲的鄧廟村老支書,提起這條路激動地說:“這條路是村里的希望,俺們當時真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于身上了。”

要想富,先修路。于憲壁是菏澤市選派的400多名“第一書記”中修建道路里程最長的人。

2017年,于憲壁在鄧廟村,從進村就開始了政策咨詢和多方資金籌集,終于給村里爭取到了街道硬化和下水道建設資金,隨后,他又組織老黨員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清理街道障礙物,十多公里的平坦街道,就這樣在老于實干的汗水中趟了出來。路修好了,老于又惦記著鄧廟村總也沒個像樣的商店,鄉親們買東西實在不方便。老于想辦法,找政策,給村里建起了超市。超市的建成不僅帶動了部分就業,還讓村民從此像城里人一樣走著平坦的街道,逛上了大超市。

2019年到了雙廟村,于憲壁依然堅持修路,將村中兩縱四橫六條主街道合計4.25公里土路全部硬化成寬4米的水泥路。修路的事完成后,他又騰出手腳,瞄準美麗鄉村建設,改造廁所21個,規劃治理生活污水,開展“新農村新生活”和“美在農家”系列培訓,推進村民移風化俗。

于憲壁說:“我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對農村有特殊的感情,企業能讓我來當第一書記,我沒有半點猶豫,這是央企的責任,更是我個人價值的實現。在職業生涯的后半程,能有這樣的機會返回農村干點實事,我既踏實又自豪?!?/p>

“精心”興產業

平坦的道路不僅讓村民贊不絕口,也讓產業扶貧的春風吹進了鄧廟村。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抓手。翻開于憲壁的扶貧日記:“鄧廟村的莊稼地里以常規糧食作物為主,基本沒有經濟作物,雖然有部分群眾種植山藥,但近幾年山藥市場行情不好,價格不占優勢。年輕人主要靠打工。村里沒有任何集體收入,屬于空殼村?!庇趹棻谠谶@一段記錄下面,重新用力地寫上了“集體收入”四個字,這就是他的工作方向了。

由于鄧廟村位置偏僻,各方面條件也不占優勢,很難引進大的投資項目,于憲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提出由易到難、由小到大,多點開發的思路,與村“兩委”商議后,協調出村里合規土地進行規劃開發。2017年,于憲壁為鄧廟村爭取到市扶貧資金30萬,建造了一個630平米的扶貧車間,每年為村里帶來2.8萬元租金收入,解決了貧困家庭12人的就業問題。90后小伙子鄧興于看到了家鄉的變化,大學畢業返回家鄉創業,鄧廟村利用專項扶貧資金建設了有100個金魚池的養殖基地,租賃給鄧興于創業,同時,村里將收入的租金用于貧困戶分紅。

在雙廟村,于憲壁發現那里的基礎設施特別落后,缺乏產業致富項目。因此在扶貧車間建成后,于憲壁堅持“扶上馬、送一程”,通過牽線搭橋與毛絨玩具加工廠簽訂了租賃合同,有32名貧困戶在這里實現就業,每人每月增加收入3000元。在挖掘特色產業的過程中,于憲壁支持致富帶頭人龐新文種植100多畝秋葵,通過加工成綠色罐頭產品遠銷歐洲。

近幾年,農村大力發展光伏發電,于憲壁擼起袖子,認真研究光伏發電的相關優惠政策,深入群眾中做普及、做調研,和村委規劃營建“光伏扶貧”新格局,多次協調市政府、供電公司及相關單位到村里現場考察,全力推動光伏發電項目,積極奔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村民們對我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們對我的信任讓我的腳步不敢慢下來、停下來,我只有盡一切努力去做好我應該做的?!狈鲐毴蝿胀瓿珊?,于憲壁帶著對鄉親們的深情厚意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堅定前行,一刻不停。

關鍵詞: 三心 書記 記的 鄉村